欢迎光临中国城市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 让藤编焕发新活力

当下,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学习非遗技艺,成为“新生代”非遗传承人、推广者,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南林村委会什丁村小组村民高会娟就是其中一位,多年来,高会娟用心钻研黎族藤竹编织技艺,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藤编作品,让藤编这项非遗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融入更多人的生活。

破藤、削薄、打磨、晒干、染色,高会娟向直播间的网友们介绍黎族藤竹编织技艺的每一个流程,并向网友们展示藤编的制作方法。展台上,腰篓、衣篓、帽子、菜篮、果盘、收纳盒、花瓶等30多种藤编作品整齐摆放,这些都是高会娟亲手制作的“宝贝”。 

“我们平常也出去展示,去各市县或者去广东,还有武汉我们也去那边,去那边很多客户也跟我们要了电话号码,回来就给我们定制,现在也是很多老板单位都跟我们定制了很多,所以我们现在也有很多订单。” 高会娟说。

回想童年,高会娟印象最深的便是母亲和外婆一起在院子里编藤编的场景,那时的高会娟不懂什么是藤编,也不知道该怎么编,在母亲和外婆的耳濡目染下,她也学着“大人的模样”开始摸索藤编技艺,在不断的了解和学习中,她渐渐的爱上了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 

“因为老一辈人之前只单单做单调一点,没有图案而且没有染料那些,不做各种各样的款式,但是到我这一代,我就做了各种各样的款式。现在我们做的藤编难度较大,常常也会扎到手,扎了又好好了又扎,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做了,他们说辛苦。”高会娟说。 

作为黎族藤竹编织技艺县级传承人,高会娟深知想要让藤编这项非遗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对此,她在家里、乡里开起了“藤编小课堂”,将藤编技艺传授给村里的20多位妇女姐妹,带领她们一起编织“致富路”。高会娟说,单单2022年一年藤编就为她带来3万多元收入,徒弟们的人均收入也有4000多元。

不仅如此,2022年3月起高会娟还陆续到首都师范大学海南保亭实验中学、保亭县第二小学、新政镇中心学校开展黎族藤竹编织技艺进校园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在他们心中播种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种子。截至目前,高会娟开展黎族藤竹编织技艺进校园活动27场次,共有700多名学生参与藤编学习。

“我这些学生他们都是00后的,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而且自己也会创新创意,我教他们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传承,让我们的黎族传统不能失传,让以后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藤编、爱上藤编,目前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我们这个团队,学藤编。”高会娟说。 

近年来,保亭县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重要抓手,切实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目前保亭县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名,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6名。其中,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11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52人、黎族竹木器乐11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11人、黎族民间故事7人、黎族藤竹编技艺11人、黎族独木器具制作技艺2人,全力挖掘、抢救、保护和弘扬保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非遗保护事业呈现新格局。(文宏武 吴雪倩 刘亚片)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城市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中国城市新闻网 hx.scxin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