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防治碘缺乏病日,碘被称为“智慧元素”,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摄入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的甲状腺功能,如促进生长发育、参与脑发育、调节新陈代谢等。而临床中,仍然有很多患者对碘摄入缺乏正确的认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就此解读补碘那些事儿。 通讯员 殷舒月 陈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甲状腺结节增大 竟和食用无碘盐有关
近期,39岁的刘女士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自述2年前发现甲状腺结节,大小为0.90×1.13cm,当时未予以特殊处理。此次前来复查,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结节明显变大,大小为1.21×1.78cm。刘女士很害怕,觉得结节突然变大是不是转为恶性了?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徐书杭追问病史后得知,刘女士听别人说甲状腺结节吃碘会变大,因此一直食用无碘盐。徐主任叮嘱她回家后正常食用加碘盐,六个月后再复查甲状腺超声,结节没有再增大。
碘摄入不足或过量
都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门诊有很多类似刘女士这样的患者,认为有甲状腺疾病就不能吃碘盐。那么,碘摄入过多或过少究竟会有什么危害?甲状腺疾病患者真的不能吃碘盐吗?
当长期碘摄入不足,就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减少、引起身体的一系列损伤。如果在胎儿和婴幼儿时期,会影响大脑发育,甚至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严重造成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成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如果长期碘摄入过量,可导致甲状腺自身调节失衡和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还可诱发或促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碘摄入过量还会对妊娠妇女健康和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显示,过量的碘摄入会增加妊娠晚期亚临床甲减的风险,可产生一系列如流产、死产、胎儿发育迟缓等危害。
疑问1
甲状腺疾病患者该如何科学补碘?
甲状腺疾病复杂多样,每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不同。因此,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科学补碘。
1. 甲亢:在甲亢症状较重时期尽量避免摄入碘,可食用无碘盐;病情得到控制后可少量摄入含碘盐,尽可能忌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和药物(如胺碘酮、碘含片)。
2. 甲减:对于甲状腺全部切除或完全破坏导致甲减的患者,因摄碘和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器官已不存在或丧失功能,因此食用加碘盐或不加碘盐对甲状腺无明显影响。如果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或甲状腺组织尚有残留,可以正常饮食,包括食用加碘食盐,但应避免长期大量进食高碘食物。对于碘缺乏导致的甲减患者,应当补碘,食用加碘食盐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碘过量导致甲减的患者,需严格限制碘的摄入,尽量食用无碘盐,避免摄入高碘食物。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导致甲减的患者,可适当摄入碘盐,避免摄入高碘食物。
3. 甲状腺结节:多数甲状腺结节的致病因不明,但是当碘摄入量过多或不足都会使结节的患病率升高,所以应当适碘饮食。注意避免长期大量进食高碘食物即可。
4.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为满足母体及胎儿对碘的需求,所有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患者不论甲减、甲亢或甲状腺结节,均应食用加碘盐。
疑问2
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应该如何补碘?
根据《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推荐,根据尿碘水平判断人群的适宜碘营养状况,儿童和成人、孕妇、哺乳期女性的适宜尿碘水平分别为100-199μg/L、150-249μg/L、≥100μg/L。
目前,常用的补碘方法主要以食盐加碘为主,也可以摄入含碘营养素补充剂、富碘食物。我国国内的加碘盐每10g盐含200~300μg碘,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每天摄入5-6g盐即能满足足够的碘摄入。
含碘营养素补充剂一般多含100μg碘。部分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带鱼、干贝等碘含量比较高,二两干海带、紫菜含碘量高达36240μg、4323μg,而海鲜中的鱼类含碘量普遍不高,二两带鱼、鳕鱼、鱿鱼的含碘量分别为40.8μg、36.9μg、12.3μg。
因此,普通成人可根据自身碘营养状况,合理食用加碘盐和含碘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对碘的需求量大于普通成人,因此除了正常食用加碘盐外,还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食盐加碘含量始终处于监控、调整中
很多人觉得现在“大脖子病”少了,但甲状腺结节等疾病多起来了,是不是就不该吃加碘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来听江苏疾控专家解答。
食盐加碘并非我国独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在195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20多个国家或地区实行食盐加碘。至少有97个国家或地区制定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标准支持食盐加碘。食盐加碘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最主要是经济、安全、健康、有效,并且能够长期坚持。全球各国食盐加碘所用的碘剂,主要是碘酸钾或碘化钾。
我国是绝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普遍缺碘的国家。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有的乡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结果显示:全国83.6%的乡水碘含量低于10微克每升,我国依然是一个绝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普遍缺碘的国家,自然环境缺碘是无法改变的,防治碘缺乏危害仍然是一项长期工作,应坚持不懈。
高碘地区分为水源性和食源性两种,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食源性高碘性甲状腺肿的国家,主要是食用海藻类产品过多所致。我国的高碘地区主要是饮用水中碘含量偏高造成的水源性高碘地区。江苏的高水碘地区局限分布在徐州市丰县、沛县两县及泉山、铜山、睢宁、邳州的部分乡镇,在这些高水碘地区居民食用未加碘食盐。
食盐加碘含量始终处于监控、调整中
碘元素作为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摄入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为使人群碘营养状态始终处于较适宜的水平,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碘缺乏病监测和碘盐监测体系,并根据人群行为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情况,适时调整食盐加碘浓度,颁布食盐加碘量调整的国家标准,使得人体既能获得充足的碘营养,满足消除碘缺乏病的需要,也不至于造成浪费或造成其他不良反应。2012年我国进行了食盐加碘含量的又一次调整,未来仍将根据人群碘营养情况及时调整。
碘缺乏危害消除后还需要继续吃碘盐
碘缺乏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缺碘,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动植物含碘量也不足,因此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群碘摄入量不足。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的缺碘状态是长期的、难以改变的。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我国是受碘缺乏严重威胁的国家,如果我们不能长期地、持续地坚持补碘,碘缺乏病就会卷土重来,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长期食用碘盐,做好科学补碘。
至于大家关心的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疾控专家表示,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有研究提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部分归因于甲状腺筛查,并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对隐匿癌或微小癌的过度诊断相关。并且,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恶性度低,预后良好。患者要听从临床医生意见,进行正确治疗或跟踪观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上一篇 马斯克就日本人口减少发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