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城市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

比亚迪辟谣赞助国足:谁在抹黑比亚迪?其实也确实谈了?



前几天,业界传闻比亚迪赞助了中国足球,说得有鼻子有眼,每年多少钱都说得明明白白,结果带来很多球迷的抵制和吐槽,甚至对比亚迪品牌都不再看好。原以为是比亚迪全球赞助足球项目的一种延续,但直到如今比亚迪辟谣,才发现原来是有人在故意抹黑比亚迪。要知道一些新闻平台都做了相关内容的转发。

笔者也被误导,还以为比亚迪会如此自信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地赞助中国国足了。如今看来,不过是有人对比亚迪的抹黑。难怪此前,比亚迪公关总监要悬赏对故意抹黑比亚迪的黑公关进行追讨了。此外,有知名的足球评论员表示,比亚迪本来和国足已经接触,但是因为球迷的反应巨大,带来的抵制风潮让比亚迪顿感“亚历山大”,最终放弃了赞助。该评论员还表示,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带节奏”以及一些“球盲”引导舆论,结果带来一场抵制风潮,让国足的处境更加艰难。

谣言从哪里传出来的?

7 月 18 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足协中国之队官方合作伙伴(汽车类)权益招商项目,这一消息瞬间点燃舆论。按照协议,比亚迪将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向中国之队提供 1500 万元赞助,总金额高达 7500 万元。此消息传出,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迅速攀升至热搜,网友们议论纷纷,各大体育、财经媒体争先报道,大家都在热议比亚迪这一“疯狂”举措。在大众印象中,国足近年来成绩不佳,在国际赛事上表现屡屡令人失望,而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此次合作显得颇为意外。

消息一经发布,球迷群体率先表达了强烈质疑。国足在国际赛场上的糟糕战绩,让众多球迷深感失望。从接连无缘世界杯预选赛,到国际足联排名持续下滑,国足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突破的低谷。球迷们对国足的表现“积怨”已久,认为国足拿着高额薪资,却未能在赛场上展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和竞技水平。如今,比亚迪宣布赞助国足,在球迷看来,这无疑是在“浪费钱”。他们担心自己喜爱的民族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一个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的项目中,甚至有球迷喊出“谁赞助国足就抵制谁”的口号,在网络上发起抵制比亚迪产品的行动,电商平台上比亚迪产品的评论区也被抵制留言淹没。

一些汽车行业分析师也纷纷发表观点,认为比亚迪此次赞助决策过于冒险,在国足成绩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赞助带来的潜在风险大于收益。“舆情”汹涌,让比亚迪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次赞助是不是可以?自身的品牌会不会遭受球迷抵制进而带来品牌美誉度的下滑?这些困惑显然都是必须面对的切实存在,这样最终的放弃也就不言而喻了。

辟谣声明震惊舆论场

就在舆论一片哗然之时,比亚迪突然发布辟谣声明,称没有赞助中国国足,这一反转犹如一记重锤,再次震惊了整个舆论场。人们纷纷猜测,这一戏剧性转变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媒体人爆料,在宣布赞助后,比亚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大量负面评论和抵制行动,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合作。也有说法称,在合作细节敲定过程中,双方可能在某些关键条款上产生分歧,最终导致合作流产。但比亚迪官方并未详细说明辟谣原因,这更让整个事件充满了神秘色彩。

从商业角度来看,比亚迪此前在体育营销领域并非毫无建树。过去几年,比亚迪积极布局体育赛事赞助,赞助过 2024 年欧洲杯、美洲杯、欧洲 U21 锦标赛等国际赛事,通过赞助这些赛事,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特别是在海外市场,借助赛事的广泛传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推广,销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不过,国足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成绩长期不理想,球员拼搏精神不足,拿着高薪但没有相应的成绩支持,让球迷根本无法接受。成绩不佳导致商业价值大幅缩水,以往像耐克、中国平安、青岛啤酒、蒙牛等赞助商纷纷撤离,中国之队的商业合作伙伴数量锐减。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入局”?

如今,球迷对国足的不满情绪通过网络迅速放大,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抵制力量。但这种情绪化的抵制行为,是否真正有利于中国足球的发展?企业赞助体育赛事,本应是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实现企业与体育双赢的好事,但如今却发现一个行业发展的长期无作为,让人根本无法接受。国足必须深刻反思自身问题,努力提升竞技水平,改善球队形象。只有在成绩上取得突破,在管理上更加规范透明,才能重新赢得球迷信任,吸引更多企业赞助。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城市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中国城市新闻网 hx.scxin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